作为「五驾马车」之一,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贯穿于糖尿病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对于了解病人血糖状况、评价治疗效果、指导饮食及药物调整、及时发现低血糖、防治糖尿病急慢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推动了血糖监测技术的进步,除了传统的便携式血糖仪,如今还有可佩戴的动态血糖仪,它们各有哪些优势与不足?能否相互替代?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细节?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临床问题。
目前临床上的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包括利用便携式血糖仪和持续葡萄糖监测(又称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两种。
血糖仪的检测标本是患者手指指尖毛细血管的全血(包括血细胞和血浆),测的是患者某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优点,缺点是扎针采血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痛感,准确度受温度、湿度及操作者技术等影响较大,无法完整了解全天候的血糖变化情况。
CGM 是一种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患者血糖波动的趋势和特点,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探测的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和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能够直观了解食物、运动、药物及情绪对血糖的影响,为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CGM 具有无痛、方便、精准、全面等优点,是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缺点是费用相对较贵,有的(不是全部)需要输入指端血糖值进行校准。
首先,两者检测的标本是不一样的,血糖仪测的是指端毛细血管里的葡萄糖浓度,而 CGM 设备测的是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其次,由于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是从毛细血管里扩散出来的,所以通过 CGM 得到的血糖变化往往滞后于(注:通常滞后 4 ~ 15 分钟)指血血糖仪,造成两者读数差异。
血糖的波动越大,差值就会越大。当快速上升时,动态数值应当会略低于指尖血数值:快速下降时,动态数值应当会略高于指尖血数值:当血糖水平相对稳定时,二者的数值基本相似。
在使用 CGM 期间,指血检测依旧很重要,两者互为补充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指血检测除了可以为 CGM 进行校正外,如果患者自身症状与 CGM 血糖值不匹配时,应以毛细血管血糖检测为依据。
采血前可用肥皂水洗手并将手擦干,或是用酒精棉签消毒要扎的手指并晾干,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二选一),不需要先洗手、再消毒。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作为指血测血糖前的皮肤准备。
注意:不要使用含碘的消毒剂(如碘伏、碘酒)消毒,这是因为残留在皮肤上的碘会与试纸上的氧化酶起反应,导致测出的血糖值偏高。
目前国内的研究提示,只要按正规操作,包括用酒精消毒后自然风干(或是用肥皂水洗手并完全晾干)、不用力挤压指端等正确的采血方法,采用第一滴血或第二滴血所测的血糖值没有明显差异。而且各类血糖仪使用说明书中均未提及是采用第一滴血还是第二滴血进行测定。
国际上在这方面也没有统一的规定,美国糖尿病协会和英国糖尿病指南等一些专业机构推荐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后,采用第一滴末梢血。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方法正确,无论是第一滴血还是第二滴血均可用于自我血糖监测。
打开一筒新试纸尽量在三个月内用完,且可能的话,尽量选购有独立包装的血糖试纸。使用前注意查看有效期。
血样必须一次性充满反应区,不能反复多次加血。血糖试纸利用虹吸原理自动吸血,不可用试纸条抵压出血部位,也不可用试纸条刮血。
血糖仪应 3 个月校准一次,血糖偏差控制在 ±15%~20% 范围内均属正常,有大量文献研究表明:采用便携式血糖仪的人群在按正确操作步骤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出的血糖结果与实验室静脉血的结果相近。
瞬感动态血糖仪采用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CGM),24 小时可测试 1440 个血糖值,能够全面连续反映血糖波动特征。CGM 还可提供血糖达标时间占比(Time in Range,TIR)、高血糖时间占比(Time above range,TAR)、低血糖时间占比(time below range,TBR)、平均葡萄糖水平(estimated average glucose,eAG)、葡萄糖水平标准差(SD)、预估糖化血红蛋白(GMI)、血糖变异系数(CV)等多个参数。
对于动态血糖监测的正常参考值目前国际上尚缺乏公认的标准,下表是 2017 版《中国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公布的中国成人 CGM 正常参考值范围。
作者: 王建华 主任医师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编辑&排版: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本文经作者授权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银河·国际网站www9992019下载发布,原文出处为丁香园内分泌时间发布,本文仅做公益科普宣传,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联系删除。